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的创建与发展

时间:2022-06-20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是抗日战争爆后,由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领导的泰西地区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蓬勃发展之后而建立的。第六支队自1938年11月26日成立,至1940年3月升级归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运河支队建制,在短短的15个多月时间里,继续发动群众,扩大武装,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开创了泰西抗日根据地,成为泰西军民抗日的中坚力量。

  (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沿津浦铁路南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在国难当头之时,采取完全不抵抗主义,所属10万人马,不战而向南逃窜,致使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山东大部相继沦陷。山东省委遵照党中央、毛主席和北方局的指示,决定在国民党军队正在溃逃、日寇尚未到达或虽已到达尚未立稳之际,组织抗日武装。1937年10月,山东省委派张北华、远静沧和程重远等同志到泰西,和本地区的老党员一道,发动群众,准备武装起义。

  1937年12月30日夜,张北华、远静沧、崔子明、程重远、夏振秋、夏天任、曹龙骧、叶子真、叶明伦、刘西岐等一批共产党员在泰安夏张镇举行武装起义。同时,王仲范、张魁三、张韶三等和徐麟村、葛阳斋、孙诗贵、孙诗轩、乔绶卿、陈惠民等同志分别在泰安九区和肥城三区组织抗日武装。这三部分抗日武装,于1938年l月11日在肥城空杏寺集合,宣布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推选张北华为自卫团主席,远静沧为政治部主任,葛阳斋为副主席,不久增补李冠元为自卫团副主席,李文甫为政治部副主任。

  由于泰西地区东靠津浦路,西临黄河,北至济南,是党中央和北方局经过鲁西和湖西联系山东东部的通道,是敌我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所以,党中央和山东省委对泰西的抗日工作极为重视,先后派了三批红军干部和老党员加强自卫团的领导。1938年5月泰西特委建立,特委书记段君毅和一起来的何光宇(红军)同志直接参加自卫团的领导工作。1938年6月6日,毛主席与刘少奇同志联名电示:“山东的基干武装应组建支队,恢复和使用八路军游击支队的番号……”根据这一精神,省委决定,对各地的起义武装实行统一领导,并以各力量较大的起义武装为基础组建支队。时至1938年11月,泰西地区主要武装相继集中于大蜂山区,合编为山东纵队第六支队。

  (二)

  第六支队是以自卫团为基础组成的,刘海涛(红军)任司 令员,张北华任政委,何光宇任副司令员,马继孔任参谋长,李冠元任政治部主任,程重远任供给部长。支队辖4个团,3个独立营,一个特务营,共4000余人。陈伯衡任 第一团团长,刘星任政委,邹鲁风任政治处主任。该团的前身是范筑先十支队东进梯队。实际是我党鲁西特委领导的。它最早是由共产党员万里、刘星等同志根据鲁西南工委的指示,于1938年2月在汶上、东平两县动员100余名青年教师、学生和农民武装起义后发展起来的一支革命部队。开始叫汶上人民抗日自卫队,经几次战斗之后,开到聊城地区冠县整训,编为范筑先十支队挺进队。同年10月,又与东平县五区人民抗日武装合编为十支队东进梯队,辖两个团、一个独立营,共1000余人。曹鸿胜(红军)任第二团团长,张潭任政委,郭强任政治处主任,均为鲁西特委的干部。该团由大峰山独立营(自卫团第四、十一、十七大队组成)和自卫团第一大队编成。独立营的主力是自卫团的第四大队。该大队是于1938年2月4日,由共产党员万晓堂、魏金三、冯乐进、袁振、张耀南、冯晓云等同志在长清马湾领导起义。于会川任第三团团长,李文甫任政委,刘继河任副团长,王少云任政治处主任。主要由范筑先十七支队和自卫团第二及十一等大队组成。如同一团的前身十支队东进梯队一样,十七支队名义上是范筑先部队编制,实际上也是我党领导的部队。1938年6月,泰西特委与国民党山东一专署协商,委任于会川(地下共产党员)为肥城县长。于会川依靠团结肥城县老共产党员徐麟村(未公开的肥城县委书记)、张维之及主张抗日救国的知名人士刘继河、郭月斋等重新组成了5个中队,另新建了一个特务连。他将泰西特委和自卫团派去的十几名党员干部分配在各中队大力开展政治工作,从而很快团结、改造为一支人民武装。当于会川等同志和共产党员身份暴露并被解除职务后,他们在党组织的指示下,将近500人的保安队改编为范筑先十七支队。泰安(西)独立团是由原自卫团十三、十四和十五大队组建的。武圣域(是原泰安县十区区长,经我党特别是是老共产党员夏振秋同志帮助,毅然站到抗日方面来)任团长,夏振秋任政委,李介人任政治处主任,马亚鲁任副团长,梁坚斋任参谋长。六支队整编后第一次把泰西各部武装实施统一领导,战斗力大大增强,广大官兵戴上了八路军的臂章,士气更高,六支队的建立,标志着进入了全面开创泰西抗日根据地的新时期。

  (三)

  六支队成立后,一团开赴东(平)汶(上)平原,二团开赴平阿山区,三团、泰安(西)独立团开赴泰肥山区,大峰山区由新组建的大峰山独立营接防。支队机关和二团常驻平阴、东阿之间的大山区,司令部曾设在平阴城南王楼。

  为了培养部队政治、军事干部,六支队建立后,随即建立了第六支队军政干部学校,任仲夷、冯乐进分别担任校长、政委。军政干校在平阴泊庄和东平柿子园举办了两期训练班,培训500余人,部分同志在训练班入党。段君毅、万里、刘海涛、何光宇等都先后去讲课或指导。1939年1月,随着部队发展壮大的需要。六支队在肥城岈山一带建立了后方医院。同年2月,支队后勤部在肥城三区葛家台村创建了弹药厂,主要制造手榴弹。

  1939年3月,一一五师进驻泰西地区后,使根据地各方面的工作都有很大发展,其中最主要的一方面是于4月份帮助六支队进行整编工作。整编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头重脚轻”的问题。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等首长,亲自帮助部队作整编动员、教育工作,加强军政建设的基础工作。六支队主要负责人易人。原支队司令员刘海涛调离,司令员由原政委张北华担任,于会川不久调任支队参谋长,大团变小团,撤营合连,撤销了团机关各处,充实连队。连队建设支部。抽调一部分干部到地方工作,或组建地方武装工作。一一五师抽调几十名干部加强支队的各级领导。整编之后,支队在大峰山区召开了首次部队组织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00多人。6月,一一五师帮助六支队进行了第二次整编,支队领导原司令员张北华调离,何光宇任司令员,石新安(红军)任政委。团缩编为营,原一、二、三团改编为一、二、三营(每营辖4个连)。刘继星(红军)任一营营长,刘星任政委;胡循武(红军)任二营营长,邹鲁风任政委;莫恩荣(红军)任三营营长,李文甫任政委(不久三营改特务营)。泰安(西)独立团改泰安(西)独立营。再次抽调部队干部充实地方。同时成立了泰西地区自卫队。自卫队员是不脱产民兵,其任务是站岗放哨,捉汉奸送情报,保卫地方政权和群众利益,协助部队作战等。第二次整编后,六支队的组织体制更精干了,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8月,鲁西军政委员会为加强对地方武装的领导,决定一一五师独立旅兼鲁西军区,杨勇兼军区司令员,段君毅任副旅长兼副司令员。第六支队暂兼第一(泰西)军分区,何光宇任司令员,李冠元任政治委员。尔后,六支队收编了陈本清的东平县游击大队,成立东汶宁支队,陈本清任司令。为加强对这支队伍的领导,一一五师派刘汉(红军)任政委,六支队派刘继星任副司令员,王少云任政治处主任,杜子俭任组织股长。六支队一营变为东汶宁支队一营,胡国军任营长,解抑峰任教导员。陈本清部编为二、三营。全支队近千人。东汶宁支队曾与日伪军进行过多次战斗。后来,陈本清与投靠日本侵略军的顽固反共分子石友三相勾结,六支队经一一五师批准,作了周密部署,于1940年2月17日,将陈处决于焦庄。其部二、三营分别于固留、罗圈崖一带被缴械,少部留下,多数回家。东汶宁支队司令部并入六支队司令部。当年3月,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的主力升级,归一一五师三四三旅运河支队建制,改编为四团。何光宇任团长,刘汉任政委,郭华(红军)任政治处主任。团的机关有六支队机关部分人员组成:一营是由东汶宁支队一营(即原六支队一营)改建(因泰西需要推迟到5月归建),原六支队二营为团的二营、新组建的长清县独立营升为团的三营。原特务营一连改为团特务连,四连编入二营,三连调鲁西支队。1940年10月,三四三旅运河支队整编为一一五师教导第三旅,四团改为该旅九团。以至演变为五九团、一一五团,现为十三集团军四四六团。

  (四)

  六支队组建后,一方面抓住党史的有利时机,扩大活动范围,广泛开展群众工作,开辟新的根据地;另一方面,积极把握战机,频频打击日伪军,在战斗中逐步发展壮大自己。

  1938年12月下旬,六支队一团进入东平境内,将城北王台敌伪据点围困,29日,向敌发起攻击,迫使炮楼内守敌50余人缴械投降。接着,张北华又率一团围攻东平县城:泰安(西)独立团围攻安驾庄之敌,并预设埋伏,突然袭击沿安驾庄顺北石沟大桥行进之敌伪军,击毙日军本田小队长以下6人,伪军10多人,迫使敌暂时放弃了在安驾庄设据点的企图。国民党泰安县二区区长薛家俊投靠日军,支队司令部命一团一部会同夏张独立营围歼二区区部,活捉薛家俊以下30余人,缴枪50余支。

  1939年1月25日,刘海涛司令员率二团去东阿至平阴公路发动民众数千人,破坏敌公路交通线十几段,达40余里之长。并将部队预伏到公路两旁山坡间,出其不意地猛烈打击日伪来袭之步骑兵,毙敌30余人,获战马数十匹。

  3月22日,配有掷弹筒、小钢炮等精良武器的日伪军200余人偷袭我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一营和陈伯衡所率之一团驻地——东平县五区郑海村。我方事先发觉,做了战斗准备,激战5个小时,击毙日本龙田小队长以下30余人,迫敌溃退至坊城。一团团长陈伯衡同志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牺牲,这对成立不久的六支队是一大损失。

  4月初,泰安、肥城、平阴和东平县城之敌,“扫荡”我泰西根据地。二团、独立团阻击敌人,东进支队(即一一五师)大量杀伤了敌人。肥城日伪军300余人,进至城西南伏庄、固留一带烧杀,遭我三团一个连的抗击。团主力在牛家庄西山占领有利地形,先以火力杀伤向我攻击之敌,接着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敌死伤30余人,我伤亡10余人。

  在一一五师统一指挥下进行的陆房战斗,是支队成立后第一次大的战斗。5月初,日军山东第十二军团司令尾高龟藏,调集济南、泰安、肥城、兖州、汶上、东阿等十几个城镇的日军5000余人,配备各种大炮、汽车百余门(辆),兵分9路合围泰肥山区,妄图一口吃掉一一五师主力,摧毁泰西抗日根据地。第六支队根据一一五师的部署,分路向南转移,并由宁阳独立营大张旗鼓第向东运动以吸引敌人。11日凌晨,敌人紧缩包围圈,将一一五师、鲁西区党委机关及六八六团、六支队一部等包围在陆房一带方圆20里的狭小地区,大有非置我于死地而不可的态势。战斗一打响,敌人即发动起疯狂进攻。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我方沉着应战,并以顽强猛烈的反击击溃其一次次进攻。残酷激烈的血战持续了一天。入夜,一一五师和区党委等机关部队趁敌人收缩兵力之机,分路胜利突围。我六支队主力也从西南方向突出重围。此战,共毙伤日军大佐联队长等50余名军官和1200余名士兵,毁其大炮3门。六支队在这次战斗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战斗后支队驻东平四区荣花树村进行休整及第二次整编。鉴于一一五师战斗减员较大,六支队补充其5个独立营。

  9月,为掩护一一五师师部在东平县二区九女泉一带进行体整,六支队二营奉命于l4日进至九女泉附近担任警戒任务。当日,平阴、东阿等县日伪军500余人,在驻平阴日军指挥官山吉和驻东平日军指挥官三原的指挥下,南北合击九女泉村。15日拂晓战斗打晌。至下午4时30分结束,二营顽强阻击敌人10个小时之久,打退敌连续7次进攻,毙日军20余人,伪军60余人,掩护一一五师师部安全转移,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11月下旬,宁阳、汶上、东平、东阿、肥城等5县的1000余名日伪军向泰肥、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支队各营坚决进行反“扫荡”,激战持续一周,终将各路进犯之敌击退,毙伤敌伪200余人,缴枪70余支。

  在我泰西军民的有力打击之下,日军森川部队士兵中厌战情绪上升,士气沮丧,并多次发生士兵因要求返国不能如愿而杀死军官的事件。济南日军指挥官派军队赶往弹压,逮捕反战官兵200余人,部队长森川忧愤自杀。

  进入1940年之后,日伪军向我根据地进攻有增无减。1940年刚过元旦,特务营由支队马继孔同志率领下,完成护送任务返回宁阳皋山以北宿营后,宁阳、大汶口日伪军500余人妄图将我包围歼灭。我发现敌情后,四连即刻占领皋山顶峰,敌人集中炮火、兵力连续攻击,接近我前沿几十米,都被击退,我皋山阵地屹立未动。同时,宁阳大队和特务营一部火速南绕袭击葛石店敌据点,逼敌撤退,掩护转移。我牺牲副连长吕永昌等4人,伤10余人。

  1月10日,泰安、长清、平阴、济南等地之敌5000余人,兵分5路合击大峰山区。六支队面对装备精良的强敌,迂回、穿插,内外夹击,先后将各路进攻之敌击退。前后共毙伤日伪军110余人,获长枪30余支,战马3匹,俘敌13人。

  2月12日,驻在平阴县南白峪、石板台的六支队二营在早操之际,突然遭到东阿县日伪军的袭击。二营五连随即投入战斗,一部从正面迎击敌人,一部翻穿棉衣由南插上西边的黑山顶,出其不意地从背后杀向敌人,击毙日军中队长山吉及汉奸队长以下20余人,缴获机枪一挺,步枪6支,弹药3箱。14日,敌再次纠集东平、东阿、肥城、长清、平阴5县日伪军近千人,乘大雾将二营包围在黄坡,二营与敌展开血战,我伤亡30余人,毙伤敌50余人。五连损失严重,连长夏树林、指导员许宝信光荣牺牲,3个排长仅剩1个,9个班长也仅剩1个。二营突围后,在肥城伏庄一带休整。不久,六支队奉命赴鲁西参加讨伐顽军石友三战役,之后升级编入一一五师建制。

  在异常艰难困苦的抗日斗争中,六支队在泰西特委领导下,特别是经过一一五师直接指导帮助半年以后,有力地坚持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进行大小战役战斗几十次,粉碎敌人多次 “扫荡”和“蚕食”,打退日伪多次进犯,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用鲜血写下了抗日的壮丽诗篇。 。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