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关于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部署

时间:2022-06-09
黎 玉
  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
  日寇发动侵华战争以后,党中央北方局号召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我们认为这个号召是个动员令,是一个神圣的任务,我们山东省委坚决拥护。因为,从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到1937年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都有着极其醒目的武装斗争纲领,“全体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组织起来”的号召是深入党员干部之心的。所以当敌人打到门口时,拿起枪来和敌人干,是必然的行动。省委就武装起义问题进行多次讨论,认为必须有几支、几十支党领导的武装队伍,才能坚持山东敌后游击战争。省委决定抓紧恢复各地区的党的组织,大力发展抗日救国会和民族解放先锋队,不放过一个党员的线索和一个救国会员、民先队员的关系,扩大统一战线,更广泛地积聚力量,把抗日的积极分子、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武装起来,从无到有地发展成为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在发动武装起义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如何做到顺利,如何避免失败,如何领导等问题,在特委、工委、县委书记及其他负责同志与省委定期接头和研究工作时,反复地做了讨论。山东党在历史上曾经领导或参加过多次武装起义,大的如1928年的阳谷坡里暴动、高唐谷官屯暴动,1932年的博兴暴动、益都暴动、日照暴动,1933年的沂水暴动、苍山暴动,1935年的胶东暴动等等。但是这些暴动起义都失败了,牺牲了不少的同志,破坏了这些县党的组织。
  这些暴动失败,主观方面的原因,有的应归之于当时上级领导的不正确,有的归之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错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不考虑阶级力量的对比,不考虑我们同敌人斗争的战略战术,不考虑斗争时机的选择,就盲目地发动了暴动。山东党本来是有基础的,但是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影响下,使一个有基础的党遭受到国民党政府的残酷破坏,变成七零八落、残破不堪的党。1933年一年之内,山东的省委一级的组织就连续遭受三次大破坏,三届省委或临时工委负责人几乎全部被逮捕,各县党组织也多次遭到破坏。少数党员干部虽然坚持工作,千方百计地找党但又找不到上级,致使山东党和中央失去联系达两三年之久,直至1936年5月,山东省委才得到重建。
  当日寇大举进攻我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我们有可能把一些失散飘零的共产党员,重新集合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在山区、平原以至湖泊地区,组织一支或几支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队伍。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支柱,这是山东人民的希望,也是山东党组织兴旺发达的寄托。因此,我们这次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只能胜利,不能失败,一定要接受历史上暴动失败的教训。但是那时我们省委几个同志都没有组织军队的经验,遵照《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规定和山东的实际情况,我们也制定了组织和发动抗日游击队的十大纲领。这个纲领原件,由于当时省委处于地下状态,无法保存,现已查寻不到。其内容主要如下:
  一、要保卫山东,就要组织山东抗日游击队,共产党员应当模范地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每个党员要发动群众参加或组织队伍。
  二、以“抗日游击队”的名义,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的名义号召广大群众来参加这个部队。尤其是吸收教员、学生、知识分子参加部队,这对于提高山东抗日游击队有它的重要意义。
  三、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起来参加部队,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吸收积极分子参加部队。
  四、部队组织发动的时间要适当掌握,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过早要遭到韩复榘的镇压,过迟则会失去机会,必须在韩复榘退却逃跑,日寇正要打进来的时候。
  五、接受溃兵的武器,同时也要用说服的方式来动员枪支,不能用强迫的方式。可用借枪证收集零星武器,号召“有枪出枪”、“有钱出钱”。
  六、部队组织起来后,必须积极地向敌人开展斗争,提高群众对部队的认识。
  七、部队组织发动后,必须建立政治工作,要建立党的组织,保证党的领导。
  八、部队给养,最初可以实行政治动员募集、没收汉奸财产来充实抗日经费;号召“有粮出粮”。
  九、部队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必须做到秋毫无犯。
  十、部队组织起来后,必须帮助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关于武装起义时机的选择
  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选择起义的时机。我们对这个问题曾做了周密的考虑,特别是发动武装起义后,如何避免日寇和韩复榘军队的摧残镇压。早在1936年省委重建以后,就告诫同志们,抗日救国虽是正义的爱国行动,但是不要轻举妄动,要团结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积聚力量,等待时机。省委的同志在这一点上认识是一致的。这个一致也是党中央历次的政治宣言所教导的。
  省委接受历史的教训,根据现实的具体情况,把发动武装起义的时机选择在国民党、韩复榘的军队开始撤退或已溃散,而日寇尚未到或虽已到达立足尚未稳定之时。这是发动起义的最好时机。我们抓紧这个时机,乘乱而起,高举八路军或抗日救国军的旗帜,举行武装起义。因为过早地发动,有被韩复榘的三路军或地方保安队镇压下去的可能;如果发动过迟,地方反动势力与土匪队伍蜂起,我们就会丧失有利时机,民间的枪支、弹药也会被其攫取。省委关于选择武装起义时机的这一条规定,成为山东各地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时必须遵守的纲领。
  当时,我们感到最缺乏的是带兵打仗的军事干部。虽然纲领中规定,带兵打仗的干部,最好选择有经验、可靠的党员担任,但还是缺少很多。于是请求北方局和中央,能给一批红军干部和抗大学员,来山东担任这一工作。
  关于武装起义地区的部署
  关于武装起义地区的部署问题,省委也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做出了周详的安排。我们估计,敌人首先是沿铁路线和主要公路线设立据点,并组织汉奸队伍协同维护,将山东广大土地分割开来,便于他们进行统治。对此,我们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划分了十几个地区,分布在山东全省东、西、南、北、中,具有控制全省的重要战略意义,要求发动成立十个军。具体的部署是:
  一、省委估计平津失守后,敌人可能首先向冀鲁边之盐山、庆云、新海、沧县及津浦沿线伪化,以保障天津及津浦铁路线的安全。这里是省委决定首先发动敌后抗日武装起义的第一个地区,曾调冀鲁边工委组织部长马振华到济南汇报,并研究发动抗日武装的问题。后来又派原红军第五军小团级干部周凯东和陕北红军营级干部郭盛云前去担任军事指挥,还有当地老同志赵明新、刘子芳、李子英等同志。冀鲁边起义部队的番号为“抗日救国军第一军”。这个地区有河北的盐山、庆云、宁津、东光、南皮,山东鲁北的乐陵中心县、无棣、商河、惠民、阳信等县。党员约有三百余人。
  二、决定省委组织部长张霖之同志以省委代表名义去聊城领导鲁西及鲁西北地区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鲁西北地区的党原来在特委刘宴春、徐运北等同志领导下,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开展了对国民党的第六区专员范筑先的统战工作,争取他坚持抗日战争。抗战开始以后,省委又输送了几百名平津流亡学生——大部分是民先队员,去范筑先部队参加政训班。这个地区既有统战对象范筑先可以借助,又有大量的党员和民先队员,进步力量相当雄厚,在这里可以组织各种名目的抗日游击队。张霖之是将平津流亡学生转移到聊城地区的具体负责人,因此确定他去聊城,对于省委领导鲁西北、鲁西地区是很方便的。省委确定,这一地区起义部队的番号可以多种多样,如“抗日救国军第二军”或“第二路”,也可以冠以范筑先保安队的番号,但党的领导必须是绝对的。随后,从国民党监狱释放出来的原山东省委组织部长赵健民等同志,陆续被派去聊城地区执行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任务。
  三、省委决定在胶东地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10月间曾派北平师大学生林一山回胶东寻找和上级失掉联系的胶东特委。随后,原胶东特委书记理琪从监狱释放出来,省委决定派他回胶东仍担任原职,要求迅速恢复与健全胶东特委组织,在大力发展抗日救国会的基础上组织抗日武装起义,番号序列是“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三军之上可组织军政委员会,均由特委根据胶东情况确定人选。那里的党员约近三百人。10月中旬,原在西安张学良东北军学兵队入党的张加洛,在济南与省委接上关系。张是掖县人,省委随即派他回掖县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番号是第三支队,可与胶东特委联系。他回县后,与掖县县委郑耀南、王仁斋、李佐长等同志组织了一支队伍。
  四、省委决定在泰山区直接领导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番号为“第四军”或“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这个地区包括泰安、莱芜、新泰、泗水、宁阳、沂水几个县,又叫鲁中区。
  派张恩堂、程重远、倪冠英、远静沧等同志去泰西、肥城、大峰山地区和当地几个小学教员同志如崔子明等一起,以泰安人民抗敌自卫团为基础,组织发动一支抗日游击队。
  五、为了在鲁东一带确立一个起义地点,1937年9月,曾派林一山去长山县长山中学做校长马耀南的工作,争取了马耀南同意在民先支持下抗日。马耀南原是国民党员,属于有爱国主义的有志之士。10月,马耀南到济南找民先总队部要人帮助他开展工作,省委即派党员姚仲明去长山。他刚从监狱释放不久,原是济南抗日救国会的负责人之一。后来,姚又回省委要军事干部,省委又派原中央苏区一方面军团级干部廖容标,随姚前去长山。同时前去的还有原冀鲁边区工委的赵明新。鲁东起义部队的番号定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
  六、以淄川、博山矿区为中心,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六军”。
  七、由鲁东工委负责,在昌(邑)潍(县)地区发动一支武装,番号是“抗日救国军第七军”或“第七支队”;在寿光、广饶、博兴一带发动组织“抗日救国军第八军”或“第八支队”。当时和工委书记鹿省三商定:如纪律好就可打出山东八路军的旗帜,如不好就叫抗日救国军,不影响八路军的光荣声誉。鲁东地区的党员约有二百人。
  八、七七事变后,调济南市委书记白子明和民先省队部负责组织的江明,前去鲁西南的济宁、菏泽、微山湖、金乡、单县一带和丰、沛、萧、砀地区,成立起地区工委,分别担任工委书记。省委布置他们也组织一支抗日武装队伍,番号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九军”。他们与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郭子化打通了关系,就利用国民党第五战区合法名义,叫“第五战区抗日义勇队”。
  九、计划以沂水、莒县为中心,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十军”。派郭有邻回莒县,在珍珠山发动抗日游击队。在莒县,还有谢辉发动的一个大队和张岗、汪洋、崔介、赵昭等同志的队伍。
  十、对于零星地区,也就是薄弱地区,也派去了一些同志。邹县派冯起,并派王见欣去滕县、邹县传达省委意见。当时滕县保安队及李乐平同志与省委有关系。王见欣、李乐平在鄯固一带也发动了抗日部队。王见欣又和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同志打通关系,取得联系。在安邱县,有老党员崔杰千、孙季武,发展了徐欣三、潘墨卿等,组成县委,并以抗日救亡团组织发动武装,成立了独立营。

  总之,省委以上部署,各地在落实过程中,虽然遭受各种不同程度的挫折,有的地区甚至遭受失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基本上还是实现了。起义武装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很短的时间就发展到几万人。从游击战争战略支点而言,在山东的重点山区、湖泊以至东西南北中,都有一支或几支武装部队占领。山东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各地起义的武装部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高举抗日游击战的大旗,以“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顽强精神,不怕流血牺牲,经过千百次大小战斗的锻炼,终于成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最后打败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不可战胜的武装力量。

                                                                                                                                                (原载《山东党史资料》1983年第一期 徂徕山武装起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