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擎义旗 功昭齐鲁

时间:2022-06-22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在徂徕山起义前后

  1938年1月1日,一个寒冷的早晨,在刚沦陷的泰安城东南20多公里的徂徕山上,160余名抗日志士,聚集在山前法华寺(大寺)的大院里,举行抗日武装起义誓师大会。

  寺院内外庄严肃穆,会场上升起了缀有镰刀斧头的红旗,旗中间写着“游击”两个大字。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代表省委宣布“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今天正式成立了!”全体壮士群情激昂,精神振奋。

  “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一时间,起义人员的怒吼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徂徕山起义成功了!”彷徨无策的民众看到了抗战的希望,他们奔走相告。

  “这是共产党领导山东抗战的一大壮举!”人们赞佩地议论着。

  与此同时,人们还谈论着另一个重要话题——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为筹划、发动山东抗战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运筹帷幄 部署全省抗日大行动



  黎玉,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县)人,1906年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地下工作最为艰难的几年中,黎玉毅然接受党的派遣,冒着生命危险,先后到天津、石家庄、唐山等地恢复和重建党的领导机关,历任中共地下党天津市委书记、石家庄中心县委书记、直中特委书记、唐山市委书记、冀鲁豫边特委书记等职。曾领导过震惊中外的开滦五矿总同盟3万余人反帝大罢工。黎玉在山东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的危难关头,遵照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于1936年来到济南,成为山东党组织的重建者和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

  这时期,中国革命的形势正发生急剧变化,国内战争正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在1935年一二九运动和1936年西安事变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党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政策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拥护。

  1936年5月1日,在济南四里山北边的一块长满松柏的坟地里,黎玉主持召开了重建中共山东省委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黎玉、赵健民、林浩3个年轻人,黎玉任书记,林浩任宣传部长,赵健民任组织部长,他们勇敢地挑起了领导山东革命斗争的千钧重担。

  在重建省委的会议上,省委确定了今后的任务:坚决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将一切抗日爱国分子团结在党的周围;在群众中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发展抗日救国会、民族解放先锋队,以壮大抗日救国的力量;接受过去山东省委遭受大破坏的教训,积极谨慎地恢复那些与党失掉联系的县委、支部和党员的组织关系,反对关门主义,注意发展新党员。会上,省委还决定选调一些对革命事业忠诚热情,有领导地下工作经验的党员到各级党组织工作。为尽快恢复各地党的组织,省委决定动员学校支部的党员,回家乡寻找党员关系,建立地区特委、工委、县委。这次会议是中共山东党组织的一次历史性会议,是中共山东党组织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

  山东省委重建后,即依据积极慎重的原则,在全省各地展开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工作。一年多的时间,先后建立和调整了下列地区的党组织:建立鲁西北地区特委;调整莱芜县委;建立鲁东工委(后改为特委);建立淄博矿区特支;建立鲁北地区特委;恢复胶东特委等等。这期间,省委多次派员与泰安、新泰、肥城等地党组织和失去组织关系及外地隐蔽的党员取得了联系,使这一带的党组织得到了较快的恢复与发展。东平、长清等地,在省委派去的董临仪等人工作下,相继发展了万明理(万里)等20余名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与秘密联络站。到1937年6月,泰安、莱芜等地区已有党员200余名。

  1937年4月,黎玉去延安参加苏区代表会议和白区代表会议,聆听了毛泽东所作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返回山东途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黎玉于7月中旬回到济南后,立即召开省委会议,传达了党中央的会议精神,研究了如何领导山东人民进行抗战的问题。决定组织抗日游击队,发展抗日救国民众团体,编发不定期刊物《齐鲁文化》,以加强对全省民众的抗日宣传。会后,黎玉全身心地投入到领导山东抗战的工作中。

  9月下旬,北方局在太原召开了华北数省及部分地区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研究部署了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等项工作,号召“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黎玉在会上向北方局报告了山东的情况,并要求派军政干部到山东工作。会后,党中央抽调洪涛、廖容标、韩明柱、赵杰、程绪润、周凯东、郭盛云、廖云山等8名红军干部到山东工作。省委陆续将他们分派到鲁西北、冀鲁边、鲁中、鲁东地区,作为武装起义的军事骨干。

  在日军大举进犯、国民党军纷纷溃逃之际,黎玉从太原开会回到济南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根据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党的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以及北方局的指示,结合山东的实际情况,省委制定了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十大纲领,研究制定了一个周密的抗战计划——将全省按东西南北划分为十多个地区,决定分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在这个计划指导下,抗日烽火在齐鲁大地熊熊燃烧起来,气势磅礴的抗日武装起义遍及全省。




  移驻泰安 亲自领导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



  鉴于日军已侵入鲁北地区的严重局势,10月,山东省委机关转移到泰安,黎玉决定在泰安县的徂徕山由省委直接领导发动抗日武装起义。

  徂徕山位于泰安县东南部,北依泰山,东邻沂蒙山区,西靠津浦铁路,以泰安为中心的几条主要公路分布其周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同时,徂徕山地处山东腹地,在这里举行武装起义,便于与全省其他地区的抗日武装取得联系。另外,徂徕山周围的泰安、新泰、莱芜、泗水等地党的工作基础好,有利于抗日武装的发动。同时,省委要“从实战中摸索经验,闯出一条开展游击战争的路子,以便指导其他各地的武装起义和开展游击战争,保证武装起义的成功,并创立山东抗日根据地。”

  组织抗日游击队,急需大批党的干部和军事干部,省委一面报请党中央,要求派一批红军干部到山东来,一面积极营救当时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关押的共产党员。这时,中央已派红军将领张经武来山东,以八路军代表的身份,与韩复榘谈判,经多次谈判,终于迫使韩复榘同意释放了在押的约400名政治犯,这批出狱的党员被陆续分派到山东各地,成为领导发动各地抗日武装起义的骨干。

  从10月中旬起,省委机关和省“民先”队陆续从济南转移到泰安城,先后在泰安三中、文庙和夏辅仁家办公,加紧进行武装起义准备工作。

  10月22日,省委在泰安文庙召开会议,省委机关干部、泰安县委的负责同志和党中央派来的红军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研究部署全省分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策略和计划。

  11月,日军已进抵黄河北岸,逼近济南。韩复榘见势不妙,于12月弃城南逃,形势日趋紧张。12月27日,省委又在泰安县篦子店开了紧急行动会议。会上,黎玉根据形势急剧变化,确定了徂徕山武装起义的具体部署,决定在日本侵略军占领泰安城时举行徂徕山武装起义。

  1938年1月1日,徂徕山武装起义在徂徕山南大寺前举行誓师大会。黎玉代表中共山东省委作了讲话,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洪涛任司令员,黎玉兼任政委,赵杰任副司令员。起义之后,各地不断有人陆续赶来加入起义行列。仅仅几天,起义队伍就迅速扩大到400多人。司令部把起义队伍编成三个中队。

  新建立的四支队,有工人、农民、教员、学生,还有旧军人和职员,成份非常复杂;而且班、排、中队长绝大多数不会打仗,也没有使用过枪。怎样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一支党领导下的能抗日打仗的新型人民军队,成为摆在省委支队司令部面前的首要任务。省委书记兼政委黎玉与司令部成员研究决定,要以红军为榜样进行建军。红军干部出身的洪涛、赵杰理所当然地担起了这副沉重的担子。

  为了保证起义部队得以巩固发展,黎玉亲自参与制定了加强党的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有效措施。首先,从组织上开展了建党,注意发现培养积极分子入党,在中队建立了党支部,排成立了党小组,还创造性地在排或班里设了由党员和有觉悟的知识分子担任政治战士,保证了党对这支部队的领导。其次,从政治上加强了对部队的教育。一面通过控诉日军侵华罪行,激发干部战士的爱国抗战热情,一面对部队进行我军宗旨、性质、任务和纪律教育,提高指战员的思想政治觉悟。

   建军的第二项措施是加强部队的军事训练。洪涛、赵杰等红军干部亲自当教官,还组织在旧军队当过兵的同志作教员,对部队进行站岗、放哨、瞄准射击、刺杀、投弹、利用地形地物等一些基本的军事训练。经过短期紧张训练和思想教育,四支队军政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1月26日,四支队在良庄以东的寺岭伏击了经大汶口开向新泰的日军,首次打击了嚣张的敌人。2月18日,又在新泰境内的四槐树村附近公路上,以伏击手段用地雷炸毁了日军的运输车队,炸死炸伤敌人40余人,其中有日军大佐一人,取得了振奋人心的胜利。四支队的威名伴随着春风到处传播,在人民群众心中燃起希望的火花。




  奔赴延安 致力巩固发展山东抗战形势



  在省委领导下,经过各地党组织的艰苦努力,分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在山东各地胜利实现,在徂徕山起义前后,省内先后举行了:冀鲁边起义、天福山起义、黑铁山起义、鲁东南起义、泰西起义、鲁南起义、湖西起义等数十起抗日武装起义,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一支数万人的抗日武装,为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黎玉看到抗战形势的迅速发展,也随之带来一些突出的问题。譬如起义部队军政干部缺乏,武器落后,战斗经验不足;兵员多为农民和争取过来的地方武装,游击习气浓厚;民主政权建立滞后,没有稳定的后方;部队分散,联络不畅,各区起义部队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要创建巩固的山东根据地,必须尽快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等等。1938年2月下旬,省委在新泰刘杜镇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抗战以来全省的工作,决定由黎玉去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山东抗日斗争情况,请求中央派干部来山东。山东省委由林浩代理书记和四支队政委。

  此时,徐州尚未失守,铁路交通还算方便,黎玉一行,从新泰出发,到达徐州,坐上军用列车向西行,经西安于4月初顺利到达延安。在延安,黎玉向刘少奇、张闻天做了汇报。毛泽东随后接见了他。毛泽东对山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作了关于根据地的建设和敌后抗战发展的指示。根据黎玉提出给山东派遣干部的请求,中央决定派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郭洪涛率领一批军政干部到山东,开展敌后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郭洪涛率领干部50余人于5月20日到达泰安县邓许二庄山东省委驻地。根据中央决定,郭洪涛与林浩组成山东省委,郭洪涛任书记。21日,省委在南上庄召开干部会议,郭洪涛在会上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作了《为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强调建立和加强地方党组织;普遍建立群众抗日武装;广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自卫团、救国军各种名义的部队改为八路军。会议决定在山东各地创建抗日根据地。

  1938年6月,黎玉到武汉向长江局和周恩来汇报了山东的工作。党中央决定派张经武、江华、吴克华、胡奇才、徐斌洲、吴仲廉等同志以及抗大、陕北公学一批毕业学员近200人到山东。8月间,黎玉和张经武、江华带领这批干部返回山东敌后。

  12月,中共中央根据抗战形势的变化,决定将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郭洪涛、张经武、黎玉为委员,郭洪涛任书记。

  在山东分局成立的同时,12月27日,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沂水县王庄宣布成立,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的成立,标志着山东起义武装已由若干散的游击队成为在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

  黎玉同志是徂徕山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和创始人之一,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他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吴琳 整理)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